欢迎访问四川省土木与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学校首页 学院首页
实验教学

实验大纲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验教学 > 实验大纲 > 正文

2012级工程力学1课程教学大纲(工程管理)

发布时间:2013-03-05    浏览次数:

工程力学1   课程教学大纲

Engineering  Mechanics I

学 时 数:78(72+6)

适用专业:工程管理(本科)

学 分 数:5.5

执 笔 人:王春燕

编写日期:201211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属于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并在许多工程领域广泛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有关工程力学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巧,一般工程结构的受力特点、分析方法、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能;掌握刚体平衡的基本规律及其研究方法、构件的强度、刚度的计算方法及基本试验技术、构件的内力与变形的计算方法;理解构件稳定性问题的基本概念;提高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工程结构计算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

课堂讲授: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精讲多练,通过适量的作业练习加以理解和应用。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补充难易适中的题目作为例题。并适当增加结合工程实际型题的数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业方面:为达到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在课外完成一定量的习题。通过练习题,首先要求学生提高课程基本内容的掌握,并学会应用这些原理和方法解决具体问题,其次要求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分析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采取的形式主要是课后布置作业,每次课后习题量为13题,并安排适当数量的分析讨论课。

考试环节:

1、考试资格:按照学校12级学生手册的有关规定执行;

2、考试内容:全学期教学内容,注重考察能力;

3、考核方式:教学过程考核、课内实验考核及期末闭卷笔试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部分  理论教学内容(72学时)

第一章   绪论(2学时)

教学内容: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荷载分类,计算简图;杆系分类;基本假设;杆件的基本变形形式。

教学要求:

1、了解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及方法;变形固体、刚体的基本概念和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结构与荷载的分类;结构计算简图的确定;构件的基本变形形式及受力、变形特点;

2、掌握支座的基本类型及其受力特征

重点:平面结构的支座及反力的确定,结构计算简图的确定。

难点:通过力学的研究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   力、力矩、力偶(6学时)

教学内容:静力学公理、物体受力分析和受力图;力矩的基本概念、合力矩定理、力矩的平衡;力偶的概念、力偶的性质和计算。

教学要求:

1、了解平衡的概念以及静力学公理

2、理解力矩和力偶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质;

3、掌握物体和简单物体系统受力分析。

重点:物体的受力分析。

难点:物体的受力分析,基本性质、概念的具体应用。

第三章   平面力系的合成与平衡(8学时)

教学内容:,力线的平移定理,平面特殊力系、平面一般力系的合成、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教学要求:

1、了解主矢与主矩的概念;

2、理解力线平移定理;

3、掌握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力多边形法则及合成的解析法,平面一般力系合成的四种结果,平面力系平衡条件的具体应用。

重点:平面力系的简化,平衡方程的应用。

难点:平衡方程的应用。

第五章   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4学时)

教学内容:静矩和形心、惯性矩、惯性积、惯性半径、主惯性轴和主惯性矩。

教学要求:

1、理解主轴、主惯性矩、形心主轴、形心主惯性矩的定义,回转半径的含义;

2、掌握面积矩和形心、惯性矩和惯性积的计算,惯性矩和惯性积平行移轴公式的计算,组合图形惯性矩和惯性积的计算,有对称轴截面图形的形心主惯性矩的计算。

重点:面积矩和形心,惯性矩,形心主惯性矩。

难点:惯性矩和惯性积的移轴公式。

第六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10学时)

教学内容:拉压杆内力、应力、变形及其强度计算,材料在拉伸与压缩时的力学性质,应力集中的概念;剪切与挤压的概念、剪切和挤压强度计算。

教学要求:

1、了解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强度指标、刚度指标、塑性指标),材料破坏时的现象和原因,剪切、挤压的概念;

2、理解平面假设;斜截面上的应力计算;轴向拉压时的变形、线应变,虎克定律,线弹性模量,抗拉压刚度,横向变形,泊松比;极限应力、安全系数、许用应力的确定,

3、掌握截面法分析杆件轴力,绘制轴力图,轴向拉压时横截面上的应力计算,杆件拉、压时的强度计算,剪切面、挤压面的判断,拉压杆连接部分的剪切和挤压强度计算。

重点:轴力、轴力图,虎克定律,强度计算,力学性能。

难点:剪切面、挤压面的判断,剪切与挤压的实用计算。

第七章   扭转(6学时)

教学内容:等直圆轴扭转时横截面的内力,内力图;圆轴扭转时横截面的应力、强度和刚度计算;剪切虎克定律、剪应力互等定理;矩形截面等直杆在自由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

教学要求:

1、了解圆轴扭转的应力分析,矩形截面杆的自由扭转,薄壁杆件的自由扭转;

2、理解剪应力互等定理、剪切胡克定律;

3、掌握外力偶的计算及绘制扭矩图,圆轴扭转的应力分布特点、强度及刚度验算。

重点:扭矩图圆轴扭转的应力分布特点、强度及刚度验算,剪应力互等定理

难点:圆轴扭转的应力分布特点,矩形截面杆、薄壁杆件的自由扭转。

第八章   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6学时)

教学内容:梁的平面弯曲的基本知识,单跨静定梁的内力计算及内力图的绘制。

教学要求:

1、了解计算简图的由来

2、理解梁的弯曲、纵向对称面、平面弯曲的概念,直梁平面弯曲时横截面上的内力——弯矩和剪力,内力正负号规定荷载集度、剪力和弯矩之间的微分关系;

3、掌握截面法求指定截面上的内力;用剪力方程、弯矩方程、利用MVq之间的微分关系、叠加法绘制单跨静定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重点:绘制梁的内力图

难点:利用MVq间的微分关系绘内力图。

第九章   梁的应力(12学时)

教学内容:梁的正应力及正应力强度计算;梁的剪应力及剪应力强度条件;提高梁抗弯强度的措施;平面应力状态的主应力;强度理论;弯曲中心的概念和计算。

教学要求:

1了解弯曲中心的概念,梁内任一点的应力状态、单元体,平面应力状态,主应力、主平面,最大剪应力、主应力迹线;

2、理解弯曲正应力、剪应力公式推导, 梁的合理截面形式及变截面梁,提高梁抗弯强度的措施;

3、掌握梁的正应力、剪应力强度计算及强度条件,四个强度理论及其应用。

重点:梁的强度条件及强度计算,梁的主应力、强度理论。

难点:梁的危险截面的确定强度条件,应力状态、应力单元体,强度理论。

第十章   梁的变形(6学时)

教学内容: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用积分法、叠加法计算梁的变形;梁的刚度计算和提高梁的刚度的措施。

教学要求:

1、了解梁变形的两个基本量(挠度和转角)及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

2、理解提高梁整体强度的措施;

3、掌握用积分法、叠加法计算梁的弯曲变形,理解梁的刚度条件。

重点:梁的挠度计算及刚度验算

难点:积分常数的确定;间接叠加法求梁的弯曲变形。

第十一章   杆件在组合变形下的强度计算(6学时)

教学内容:组合变形的概念、斜弯曲、拉伸(压缩)与弯曲的组合变形,单、双向偏心受压柱的强度及截面核心计算。

教学要求:

1、了解组合变形及斜弯曲的概念,偏压杆的截面核心的概念及确定方法

2、掌握斜弯曲、在轴向力和横向力联合作用下的拉压弯杆件、偏心拉压构件的受力特点、变形特点、应力与强度条件。

重点:偏心拉压时的强度计算。

难点:截面核心的理解。

第十二章   压杆稳定(6学时)

教学内容:稳定性的概念;欧拉公式、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经验公式;压杆分类及临界应力总图;压杆的稳定条件及应用。

教学要求:

1、了解稳定、不稳定、临界状态平衡形式,掌握失稳破坏及其特征;

2、理解长度系数、计算长度、长细比,临界应力计算公式的适用范围,超过比例极限时临界应力计算;

3、掌握用拉公式计算细长压杆的临界压力和临界应力,压杆稳定的实用计算。

重点:欧拉公式的适用条件及临界力、临界应力的计算,稳定的实用计算。

难点:欧拉公式的适用条件及应用,临界应力总图,稳定的实用计算。

第二部分 实验教学内容(6学时)

实验一  低碳钢拉伸实验2学时)

实验二  材料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的测定实验(2学时)

实验三  扭转实验2学时)

四、本课程和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等课程的先行课,它以《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等为基础,为后续专业课程奠定基础,其内容在有关建筑结构的专业课程中得到应用。《工程力学1》只讲述结构计算的原理和方法,在荷载方面只作简单说明,在材料上只考虑匀质材料。设计规范的应用,实际荷载情况和实际材料性质的讨论,则是专业课程的内容。

五、建议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建议教材:

[1]周国瑾.《建筑力学》(第二版).2000.同济大学出版社;

[2]李前程.《建筑力学》(第一版).2004.高等教育出版社;

[3]刘鸣.《工程力学》(第一版).2004.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议教学参考书:

[1]范钦珊.《工程力学》(第一版).1998.机械工业出版社;

[2]范钦珊.《工程力学习题指导》(第一版).2000.机械工业出版社;

[3]贾书惠.《理论力学教程》(第一版).2004.清华大学出版社;

[4]张如山.《材料力学》(第一版).1997.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单辉祖.《材料力学》(第二版).2004.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