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实验项目、功能及效果等) 基础实验项目: 主要是针对学生理论课程所必须开设的基础性、验证性实验。学生通过实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获得基本的实验能力锻炼。 一、力学实验室 (1)材料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的测定:用应变电测法测定钢材的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 。 (2)扭转试验与材料切变模量G的测定:测定低碳钢和铸铁的扭转力学性能;测定钢材的切变模量G。 (3)组合梁弯曲正应力实验:1)用应变电测法测定三种不同形式组合梁横截面上的应变、应力分布情况;2)了解多点检测和自动检测技术在应变电测中的应用;3)学习依据测试结果建立力学模型的思想方法。 (4)弯曲和扭转组和变形实验:学习用电测法测定平面应力状态下一点处主应力的大小及方向的原理和方法。测定薄壁圆管的弯曲、扭转及弯扭组合变形情况下表面一点处的主应力的大小和方向。验证叠加原理。 (5)压杆稳定实验:1)用百分表测定细长压杆的临界载荷;2)观察压杆的失稳现象;3)用应变电测法测定两端铰支细长压杆的临界压力 以验证欧拉公式。 (6)冲击实验:1)观察分析低碳钢和铸铁两种材料在常温冲击下的破坏情况和断口形貌,并进行比较;2)测定低碳钢和铸铁两种材料的冲击韧度 值。 (7)偏心拉伸实验:1)测定偏心拉伸试件的偏心距和材料的弹性模量;2)练习桥路连接方法。 (8)测定未知载荷实验:1)用应变电测法测定悬臂梁自由端的未知载荷和固定端的支反力偶;2)训练电测技术中的组桥技巧。 (9)真应力应变曲线的测定:1)了解真应力和真应变的定义及其与通常的工程应力和工程应变间的关系;2)测定低碳钢在拉伸时的真应力应变曲线。 (10)扭转试验:1)了解扭转试验机的结构操作和扭转试验过程;2)测定低碳钢和铸铁的扭转力学性能。 二、土工实验室 (1)土的物理性质试验:给定某一具体土样,测定土的密度、比重、含水量、液限、塑性以及无凝聚性土的最大孔隙比与最小孔隙比等指标,以了解土的含水情况、孔隙比、饱和度等一些基本的物理力学性质。 (2)渗透试验:测定砂性土和粘性土的渗透系数以提供估算建筑物地基在排干基坑积水用排水设备容量,建造土坝时选用的土料考虑到渗水量以及从渗透系数可以计算固结系数,从而验算建筑物地基在荷载作用下固结时间等。 (3)固结试验:测定土的压缩系数 、压缩模量 、体积压缩系数 、压缩指数 、垂直向固结系数 、水平向固结系数 以及先期固结压力 。 (4)动三轴试验:通过对试样施加模拟的动力主应力,同时测求试样在承受荷载作用时的动态反映。 (5)击实试验:在标准击实方法下测定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量,是控制路堤、土坝或填土地基等密实度的重要指标。 (6)静力触探试验:测得的探头贯入阻力大小来间接判定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7)十字板剪切试验:快速测定饱和软粘土层快剪强度。 (8)标准贯入试验:查明场地的地层剖面和各地层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均匀程度及软弱夹层;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变形模量、物理力学指标及建筑物设计时所需参数等;预估单桩承载力和选择桩尖持力层;地基加固处理效果的检验和施工检测;判定砂土的密实度、粘性土的稠度,判别砂土和粉土地震液化的可能性。 (9)桩动力检测实验:可以达到检测桩身混凝土的完整性、判定桩身缺陷的类型及位置、推求桩基承载力等目的。 三、建材实验室 (1)混凝土试验: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理论课中的基本概念的理解,使学生掌握混凝土用材料质量的实验鉴定方法,设计并验证混凝土配合比。 (2)烧结普通砖抗压强度实验:测定烧结普通砖抗压强度(测定烧结普通砖标号)。 (3)沥青试验:测定道路石油沥青、改性沥青、煤沥青、液体石油沥青蒸馏后残留物以及乳化沥青蒸发后残留物的针入度、延伸度、软化点。 四、结构实验室 (1)静态电阻应变仪和机械仪表的使用方法和试验技术:正确掌握结构试验常用的静态电阻应变仪和机械式仪表的使用方法和试验技术。 (2)钢筋混凝土梁、板的静力试验:要求学生结合课程作业进行结构试验设计,通过实验掌握结构试验工作的全过程,掌握模型设计,巩固静态电阻应变仪和机械式仪表的使用方法和试验技术,复习钢筋混凝土相关知识。 (3)动态量测仪器的使用和振动测量:要求学生掌握动态电阻应变仪。 (4)混凝土结构的非破损试验技术:要求学生掌握回弹法、超声法等试验技术与评定方法。 特色研究项目: 主要针对我校所处地域特色,结合工业固态废弃物在建筑中的应用,开展的具有生产、研究性质的试验。本科生和研究生都能够参与,在试验中提高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一、高钛型高炉渣等工业固态废弃物作新型建筑材料的工业化利用 本研究方向主要针对工业固态废弃物用作新型建筑材料层次的研究,是新型建筑结构材料研究的基础。 从根本上说,建筑材料是工程结构发展的物质条件,材料决定了建筑形式和施工方法。新材料的出现,促使建筑形式的变化、结构设计方法的改进和施工技术的革新。因此,了解、掌握新材料的物理、力学等基本性质是至关重要的,是建筑结构乃至整个建筑业发展的先决条件。攀西地区蕴藏丰富钒钛、铁、煤等矿产资源,为我们深入研究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质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攀枝花市每年产生大量高钛型高炉渣,占用大量土地,目前,如何变废为宝、合理利用高钛型高炉渣是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其主要研究内容为:(1)高钛型高炉渣高性能混凝土制备研究;(2)高强度钢筋-高钛型高炉渣在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研究;(3)高品质标准的工业石膏加气蒸压灰砂砌块研究;(4)高钛型高炉渣混凝土耐久性研究;(5)高品质标准的高钛型高炉渣混凝土墙材应用研究;(6)煤矸石高品质砌体材料研发;(7)高钛型高炉渣再生混凝土研究;(8)昔格达生土建筑材料应用研究。 二、高钛型高炉渣混凝土在役结构、构筑物检测、鉴定和加固研究 本研究方向主要针对工业固态废弃物在役结构安全性的研究,是新型建筑结构物工程应用研究的延伸。 其主要研究内容为:(1)道路检测、修复技术研究;(2)桥梁安全评价与检测研究;(3)桥隧修复技术研究;(4)结构检测、桩检测技术和应用研究。 创新实验项目 近3年我们累计开发出具有代表性的创新实验项目31个,除了每年需要不断的开发申报新的创新实验,我们也将已有的项目进行整理、固化,并有针对性的选择部分实验在建筑爱好者社团中循环开展,真正起到锻炼学生的目的。例如:创新项目—“高钛渣混凝土应力-应变模型研究”,就涉及学生今后研究必须的应变片的粘贴技术,循环开展这个创新实验,对学生今后的研究打下极好的基础。同时也在循环开展中不断创新。 代表性的创新实验项目: 一、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测定 二、超声回弹法检测高钛渣混凝土强度试验 三、土体击实及其工程性质比较实验 四、粉煤灰+高钛矿渣复合混凝土试块制作 五、岩体倾角对岩体强度影响的模型试验 六、攀枝花雅江桥实物模型制作与应力应变检测 七、用石灰改良昔格达土的最佳配合比研究 八、土木工程制图课程模型制作实验 九、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实验 近年来,我院学生在挑战杯、攀枝花市创业设计大赛、四川省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中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试验成果不断增加,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得到加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