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实验 |
实验学时:8学时 |
实验学分:0.5学分 |
适应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科) |
执笔人:马瑞华 |
编写日期:2011年9月 |
|
|
一、实验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实验》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课,是《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进行土工研究的重要手段。实验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土的基本性质掌握土力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与技能,熟悉有关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
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到测定土性质的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了解土工实验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创新意识的能力。
二、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实验一:土的物理性质试验
基本要求:给定某一具体土样,测定土的密度、比重、含水量、液限、塑性以及无凝聚性土的最大孔隙比与最小孔隙比等指标。
实验二:三轴剪力试验
基本要求:测定一定直径的细粒土和砂土试样在周围压力σ3作用下的总抗剪强度、有效抗剪强度、孔隙压力系数,根据试验排水条件的不同,可进行不固结不排水剪(UU)、固结不排水剪(CU)、固结排水剪(CD)三种类型试验。
实验三:渗透试验
基本要求:测定砂性土和粘性土的渗透系数以提供估算建筑物地基在排干基坑积水用排水设备容量,建造土坝时选用的土料考虑到渗水量以及从渗透系数可以计算固结系数,从而验算建筑物地基在荷载作用下固结时间等。
实验四:土的固结
基本要求:巩固土的固结理论,掌握实验方法
实验五:标准贯入试验
基本要求:将一定规格探头打入土中,根据打入土中的阻力大小判别土层的变化,对土层进行力学分层,并确定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对地基土作出工程地质评价。
实验六:岩石三轴压缩强度试验
基本要求:测定一组岩石试件在不同侧压条件下的三向压缩应力强度。
土木工程学院土工实验室能开设以上实验项目,必修的实验项目为实验一、实验二和实验三实验四其中之一,共8学时;选修的实验项目为实验五和实验六,共4学时。
三、实验项目与内容提要
序号 |
实验项目名称 |
项目学时 |
每组人数 |
内容提要 |
实验 项目 类型 |
实验 项目 要求 |
1 |
土的物理性质试验 |
4 |
5 |
给定某一具体土样,测定土的含水量、比重、含水量、液限、塑性以及无凝聚性土的最大孔隙比与最小孔隙比等指标。 |
综合型 |
必修 |
2 |
三轴剪力试验 |
2 |
5 |
测定一定直径的细粒土和砂土试样在周围压力σ3作用下的总抗剪强度、有效抗剪强度、孔隙压力系数。 |
设计型 |
必修 |
3 |
渗透试验 |
2 |
5 |
测定砂性土和粘性土的渗透系数。 |
操作型 |
必修(3、4选一) |
4 |
土的固结 |
2 |
5 |
巩固土的固结理论,掌握实验方法。 |
操作型 |
必修(3、4选一) |
5 |
标准贯入试验 |
2 |
5 |
将一定规格探头打入土中,确定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对地基土作出工程地质评价。 |
操作型 |
选修 |
6 |
岩石三轴压缩强度试验 |
2 |
5 |
测定一组岩石试件在不同侧压条件下的三向压缩应力强度。 |
演示型 |
选修 |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
1、考核的方式
指导教师对每一个实验学生进行考核,考核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等。
2、成绩评定标准
1)认真、正确完成实验,实验报告写的字迹秀美,条理阐述清楚、得当,程序完善,顺理成章。出勤率达100%,能够熟练掌握各种测量仪器的应用者,考核成绩定为优秀。
2)认真、正确完成实验,实验报告写的字迹工整,条理阐述清楚,程序完善。出勤率达75%以上,能够比较熟练掌握各种测量仪器的应用者,考核成绩定为良好。
3)较为认真地完成实验,实验报告写的比较好,条理阐述比较清楚,符合程序规定。出勤率达75%以上,能较好的掌握各种测量仪器的应用者,考核成绩定为中等。
4)较为认真地完成实验,实验报告写的字迹比较潦草,但条理阐述还算清楚。出勤率达75%以上,会使用各种测量仪器者,考核成绩定为及格。
5)不认真做实验或抄袭别人的实验报告,出勤率不足75%,不能正确的使用各种测量仪器者,考核成绩定为不及格。
五、实验仪器设备配置
实验一:土的物理性质试验
1)真空抽气设备;2)真空负压表;3)分析筛;4)烘箱;5)联合测限仪等
实验二:三轴剪力试验
1)应变控制式三轴剪力等。
实验三:渗透试验
1)70型渗透仪;2)55型渗透仪;3)渗压实验仪等
实验四:土的固结
1)三联中压仪等
实验五:标准贯入试验
1)标准贯入设备等
实验六:岩石三轴压缩强度试验
1)岩石三轴试验机;2)岩石试件加工所需的设备等
六、实验教材(指导书)及参考书
[1]《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赵明华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2]《土木工程测试技术手册》,唐益群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3]《基础工程》,张明义主编,北京建材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