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主任黄双华教授简介及教学科研成果
黄双华,男,1957年2月,四川岳池人,汉族,中共党员,1993年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结构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现任攀枝花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教授,西华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攀枝花学院拔尖人才,攀枝花学院首批国家级专家培养人选,攀枝花市委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2009年被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人事厅、省科学技术顾问团聘任为“四川省灾后恢复重建专家服务团”专家,四川省咨询业协会教授级咨询师(2007年),四川省建筑工程质量司法鉴定专家,四川省高等学校教师高等职务(教授)评审委员会专家,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专家,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
主要从事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方面的研究。指导博士1名,硕士14名(其中1名获优秀硕士毕业生、优秀毕业论文)。长期从事土木工程教学与研究,先后主讲《钢筋混凝土结构》、《结构力学》、《钢结构》等10余门土木工程主干课程;科研成果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攀枝花市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攀枝花市六、七、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出版专著2部,主编教材3本,参编教材1本;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7项(已授权8项),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9项(已授权6项);在研省、市、校级科研、教研、教改课题20余项,科研经费320多万。发表论文近70篇(其中EI收录近20篇,中文核心近30篇)。
(一)主要科技成果获奖情况:
1.《攀枝花历史文化村寨探秘》2007年获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入选作品、四川广播电视省级政府优秀奖;
2. “房屋建筑施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01年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3. “高钛高炉渣钢筋混凝土构件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受弯构件正截面强度研究)” 2008年获攀枝花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4. “高填方土质边坡加筋(竹筋)处理技术研究” 2009年获攀枝花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5. “钢材表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镀钛膜技术”填补了普通铁基镀钛膜研究的空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2009年获攀枝花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6. “硫酸法钛白短流程成套关键技术及自控装备研究” 项目具有显著创新性、整体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2014年获攀枝花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7. “太阳能技术在农村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示范” 成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14年获攀枝花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二)专著、教材:
1. 《非零应矩弹性理论》,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年03月,主编;
2.《土木工程材料》,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年08月,主编;
3. 《房屋结构设计》,重庆大学出版社,1998年03月,主编;
4. 《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下),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年03月,主编;
5. 《攀枝花开四十年》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01月,主任。
(三)主要科研项目;
1.工业固态废弃物土木工程综合开发利用”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四川省教育厅,50 万元,2013-2016;
2.“太阳能技术集成及应用推广”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四川省教育厅,50 万元,2013-2016;
3.攀西战略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四川省教育厅,50 万元,2013-2016;
4.针对高填方工业废渣采用新型竹筋加筋土支挡结构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攀枝花市科技局,10 万元,2013-2015;
5.CFRP加固不同损伤高钛型高炉渣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抗弯性能试验研究,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2万元,2013-2015;
6.高钛型高炉渣混凝土梁斜截面的加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2万元,2013-2015;
7.“新型城镇化典型案列及示范应用”,市委决策咨询委员会,5万元,2013-2015;
8.“应用型本科结构力学课程建设与改革探索”,四川省教育厅,3万元,2013-2015;
9.“高炉渣混凝土梁配置碳纤维棒纵筋的受弯性能研究”,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6万元,2013-2015;
10.“攀枝花学院恒温游泳馆建筑节能研究与实践”,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万元,2013-2015;
11.“高钛型高炉渣再生混凝土与钢筋粘结强度试验研究”,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6万元,2013-2015;
12.“基于发电粉煤灰(渣)外加剂的高性能混凝土研究”,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6万元,2013-2015;
13.“高钛重矿渣混凝土收缩徐变性能试验研究”,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6万元,2013-2015;
14.“高钛型高炉渣混凝土扁梁抗弯性能研究”,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6万元,2013-2015;
15.“利用高钛重矿渣配制高性能道路混凝土试验研究”,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6万元,2013-2015;
16.“仁和区平地镇“百镇建设试点“市政及景观2014年项目设计”,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6万元,2013-2015;
17.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形势下攀枝花城市发展研究,市委决策咨询委员会,5万元,2015;
18. 太阳能提灌改善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植被项目,2015年西部大开发重点项目工作专项补助预算内投资计划生态环境类项目,国家发改委,50万(四川省发改委配套20万),2015。
(四) 主要学术成果:
1.发明专利(授权),《一种防松防滑的螺栓结构》专利公布号(CN103470604B),2015年,排名第一;
2.发明专利(授权),《石墨烯的制备方法》专利公布号(CN103539110B),2013年,排名第二;
3.发明专利(授权),《辣木蔬菜纸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公布号(CN103609988B),2013年,排名第三;
4.发明专利(授权),《块菌发酵酒及其酿造方法》专利公布号(CN103436405B),2013年,排名第三;
5.发明专利(授权),《采用低浓度钛液水解生产颜料钛白的方法》专利公布号(CN1102627319A),2012年,排名第二;
6.发明专利(授权),《掺氟氧化锡薄膜的制备方法》专利公布号(CN102839348B),2012年,排名第三;
7.发明专利(授权),《余甘子果酒的酿造方法》专利公布号(CN101812391A ),2010年,排名第二;
8.发明专利(授权),《膨润土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公布号(CN102070153A ),2011年,排名第二;
9.发明专利,《用于土工击实试样的脱模装置》专利公布号(CN104749014A),2015年,排名第二;
10.发明专利,《塔式太阳能高低温互补发电系统》专利公布号(CN104612920A),2015年,排名第二;
11.发明专利,《太阳能与燃料互补发电系统》专利公布号(CN104373310A),2014年,排名第一;
12.发明专利,《一种余甘子果茶酒及其制作方法》专利公布号(CN103484293A),2013年,排名第三;
13.发明专利,《铁或不锈钢表面镀钛膜的方法》专利公布号(CN 102220558),2011年,排名第二;
14.发明专利,《铁或不锈钢表面镀氮化钒膜的方法》专利公布号(CN102877034A),2012年,排名第一;
15.发明专利,《氧化石墨烯-TiO2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专利公布号(CN102847528A),2012年,排名第二;
16.发明专利,《芒果粉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公布号(CN102210434A),2011年,排名第七;
17. 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用于土工击实试样的脱模装置》专利公布号(CN204514692U),2015年,排名第二;
18. 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塔式太阳能高低温互补发电系统》专利公布号(CN204436708U),2015年,排名第二;
19. 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太阳能低温集热器与抛物槽式太阳能集热器互补发电系统》专利公布号(CN204357641U),2014年,排名第一;
20. 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太阳能与燃料互补发电系统》专利公布号(CN204357642U),2015年,排名第一;
21. 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一种防松防滑的螺栓结构》专利公布号(CN203477010U),2015年,排名第一;
22. 实用新型专利(授权),《轮碾机》专利公布号(CN201871398U ),2015年,排名第三;
23. 黄双华,周海萍. 论地方高水平特色大学的内涵与特质[J]. 中国成人教育, 2011年第11期,第28-30页
24.黄双华, 王明辉, 周海萍. 新建本科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对攀枝花学院高水平教学型大学建设的思考[J].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09年第23卷08期,第38-40,43页
25. 黄双华,张靖. 从中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对比中审视教学设计[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年第8期,第38-40页
26.黄双华, 陈伟,周文峰. 关于汶川地震中建筑损毁的思考[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0年第一期160-162页
27.黄双华. 彰显特色 提升地方高校服务社会能力[J]. 中国高等教育, 2009年第23卷08期,第38-40,43页
28.ShuanghuaHuang. The deposition rate Ti film by Plasma [C]. 2011 and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Material and Maufacturing Technology(El收录,收录号:20113914373115)
29. 孙金坤,黄双华,念红芬,程敏,李兵. 复高钛重矿渣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试验研究[J]. 混凝土, 2011年第8期,第135-137页
30. 田从学,黄双华,杨颖,任小青,李珲,杨成. 煅烧时间对低浓度工业钛液制备锐钛型颜料钛白的影响研究[J]. 钢铁钒钛, 2012年,第33卷第5期,第1-5页
31. 张世贤,黄双华,彭雄志.昔格达加筋三七灰土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研究[J]. 铁道建筑,2012年第4期,第105-108页
32.程敏,黄双华. 联合地下空间开发的城市工业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J]. 工业建筑, 2013年第7期,第37-38页
33. 张世贤,张建经,黄双华,周灵源. 竹筋加筋土挡墙的力学性能研究[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3年第6期,第155-156页
34. 蓝德均,赖奇,黄双华,邹敏. 工艺参数对201无镍不锈钢溅射沉积金属钛膜结构的影响及薄膜附着性[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1年第40卷,第409-412页
35.ShuanghuaHuang.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40m T-beam Installation with Steel TrestleBridge Made byType-64 Military Railway Girder [J]. Advanced Material Research》2011年07月(EI收录,收录号:20113514275373)
36. 黄双华. SFRC局部增强孔口高应力区的试验研究[J]. 石河子农学院学报, 1993年第2期,第1-7页;(被朱光亚、周光召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文库》建筑结构 收录,第276-278页)
37.黄双华, 黄雄军. 劲性砼带边框低剪力墙极限承载力的计算[J]. 石西南交大学报,2001年第4期,第360-363页(中文核心期刊)(EI)收录
38.黄双华, 王金山,赵世春.弹性小位移振动时无粘结预应力筋运动分析与阻尼耗能计算[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1年第3期,第30-32页(中文核心期刊)
39.黄双华,赵世春. 冷拔螺旋钢筋粘结锚固性能试验研究[J]. 砼与水泥制品,2001年第5期,第21-24页(中文核心期刊)
40.黄双华. 劲性钢筋砼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1年第4期,第10-12页(中文核心期刊)
41.黄双华,蒲利春,陈伟,胡洪良.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有效途径[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年第6期,第124-126,144页(中文核心期刊)
42.黄双华,石亚西. DAB裁决与仲裁之关系辨析[J]. 建筑经济,2006年7月专刊,第184-186页(中文核心期刊)
43.黄双华,陈伟,孙金坤,陈加耘. 高钛高炉渣在混凝土材料中的应用[J]. 新型建筑材料,2006年第11期,第71-73页(中文核心期刊)
44. 陈伟,黄双华,孙金坤,焦涛. 高钛高炉渣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强度试验研究[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第4期,第51-53页(中文核心期刊)
(四)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情况:
1. 高钛型高炉渣混凝土梁正截面抗弯性能试验研究,2013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1311360001;
2. 骨料强度对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研究,2014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14cxcy017;
3.圆轴扭转截面没有剪应力的试验研究,2015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15cxcy089;
4. 钒钛尾矿砌筑材料试制,2016年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1611360144;